国外综合思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,结合了不同时期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实践:
一、早期综合课程思想(19世纪末-20世纪初)
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知识本位综合课程思想奠定基础,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。随后形成相关课程、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,注重学科间的关联性。
二、经验本位综合课程(20世纪初)
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推动经验本位综合课程的发展,主张以学生为中心,通过实践和经验构建知识,强调知识的生成过程。
三、社会本位核心课程(20世纪30-50年代)
受社会改革运动影响,核心课程理论应运而生,关注社会问题解决和公民素养培养,强调课程应服务于社会需求。
四、20世纪60年代后的多元化发展
美国STS课程 以科学、技术、社会(STS)为核心,整合跨学科内容,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。
英国交叉课程
通过项目式学习打破学科界限,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。
日本综合性学习
以“综合实践”为核心,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,培养综合素养。
五、当代综合课程趋势
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: 课程设计既关注国际视野,又结合本土文化特色。 技术融合
核心素养导向:以批判性思维、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。
总结
国外综合思维发展从知识本位逐步转向经验本位、社会本位,再到多元化综合课程体系。20世纪60年代后,STS、交叉课程、综合性学习等模式兴起,强调跨学科整合与实践应用,适应全球化和社会变革需求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